魚糜制品的口感是決定其市場接受度的核心因素,而凝膠強度作為關鍵質構參數,直接影響產品的彈性、咀嚼性與多汁感。GB/T 36187-2018《冷凍魚糜》雖對凝膠強度作出分級要求(特級≥700g?cm),但未明確其與口感的關聯規律,導致企業難以通過標準化手段實現 “優質口感" 的穩定輸出。西奧機電的 GST-01 凝膠強度測試儀,通過量化分析魚糜的凝膠特性,建立了凝膠強度與口感評價的對應關系,為水產加工企業的 QC/QA 部門提供了科學的口感優化工具,推動冷凍食品質控從 “達標" 向 “優質" 升級。
魚糜制品的口感體驗源于口腔對凝膠結構的力學反饋:彈性反映咀嚼后的恢復能力,咀嚼性體現破碎所需能量,而這些特性均由凝膠強度決定。GST-01 采用質構剖面分析法,按 GB/T 36187-2018 標準檢測:將魚糜樣品經 90℃加熱 30 分鐘后,以 2mm/s 速度穿刺,同步記錄凝膠強度(硬度 × 彈性變形量)、彈性回復率與咀嚼功。數據顯示,不同品類魚糜存在最佳強度區間:魚丸需 650-750g?cm,此時彈性回復率≥80%,咀嚼時 “彈牙不塞牙";魚糕因需細膩口感,強度宜 550-650g?cm,過度追求高強度(>800g?cm)會導致 “硬實感",消費者評分下降 20%;模擬蟹肉等重組制品則需 700-800g?cm,以支撐仿生纖維結構的咀嚼體驗。某企業曾因魚丸強度達 900g?cm,引發 “像橡膠球" 的負面反饋,銷量下滑 15%。
凝膠強度影響口感的機制體現在三方面:一是網絡結構致密性,強度達標的魚糜(650-750g?cm)形成均勻的三維網絡,能鎖住 30% 以上的水分,咀嚼時釋放 “多汁感";強度不足(<500g?cm)的網絡松散,水分流失率增加 25%,口感干柴。二是蛋白質交聯度,GST-01 檢測發現,當強度在 650-750g?cm 時,肌球蛋白交聯率達 70%-80%,既保證彈性又避免過度交聯導致的 “韌性過強"。三是冷凍穩定性,經 - 18℃凍藏 3 個月后,強度>700g?cm 的魚糜彈性損失率<10%,而<600g?cm 的樣品損失率超 20%,解凍后口感軟爛。某水產企業通過 GST-01 將魚糜強度穩定在 700±30g?cm,口感一致性評分提升至 4.8 分(滿分 5 分)。
問答環節
問:不同魚種的魚糜,相同凝膠強度下口感是否存在差異?
答:是的。鱈魚糜因肌纖維較粗,強度 700g?cm 時咀嚼感更明顯;黃魚糜纖維細膩,同強度下口感更嫩滑。GST-01 可通過彈性回復率輔助區分 —— 鱈魚糜回復率≥80%,黃魚糜≥85% 時,各自品類口感最佳。
問:如何通過凝膠強度數據預判魚糜制品的凍融后口感?
答:可進行凍融循環測試(-18℃冷凍 / 25℃解凍 3 次),若強度保留率≥85% 且彈性損失≤10%,凍后口感無明顯差異;若保留率<70%,則會出現 “松散、發渣" 現象,需通過添加 0.3% 復合磷酸鹽提升穩定性。
問:GB/T 36187-2018 的特級標準(≥700g?cm)是否適用于所有魚糜制品?
答:需靈活調整。魚糜腸等灌腸類產品因添加脂肪,強度宜 550-650g?cm;魚面等需易嚼性的產品可降至 500-600g?cm。GST-01 支持按產品類型自定義強度閾值,匹配多樣化口感需求。